欢迎访问凤庆人大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镇人大 > 勐佑镇

对翁乐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7/3/10 15:55:57| 作者:吴克忠|本文来源:凤庆县人大常委会选联委|点击数:

凤庆县勐佑镇翁乐村是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帮扶的重点村,为了确保翁乐村在2016年脱贫出列,去年11月14日至12月30日,我被抽派到村协助开展扶贫工作,在驻村期间,先后深入到全村14个村民小组,32户贫困户家中走访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提出如下体会和思考。

一、翁乐村基本现状与贫困原因

翁乐村是一个彝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位于勐佑镇西南部,距镇政府35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381户1578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564人,享受低保78户178人,耕地1910亩,人均1.21亩。该村基本属于立体气候,最高海拔1780米,最低海拔1100米,是勐佑镇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村之一,村民收入主要是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长期以来,村里没有企业和副业,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单一,收入薄弱。通过进村入户调查得知,翁乐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村,不仅人均占有耕地少,而且在产业发展上比较单一,高海拔的村民小组,群众长期守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几棵茶叶和核桃,管理粗放,价格低廉;低海拔的村民小组群众水改旱种植甘蔗,又被糖厂拖欠蔗款,群众没有积极性。全村范围内都适宜养殖市场供不应求的老品种鸡,但因防疫工作跟不上,无法行成养殖规模,加之全村人均占有耕地少,又没有专业合作社或龙头大户来带动产业发展,多数群众只好外出务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二)交通运输不畅,出行困难。2014年以前,翁乐村唯一一条与外界连接的乡村公路只是土路,村与组之间,组与组之间修通的村组公路多数是断头路。因此,在翁乐村交通不便,晴通雨阻,出行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运输不畅,山上的土特产运不出去,群众急需的化肥等商品运不进来,不仅外地客商不愿意来做生意,而且领导干部也很少到该村开展工作调研,教育部门安排到村完小的外地教师也无法坚持,多次申请调动。交通运输不畅,多年来一直困绕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造成贫困。部分群众的创业精神怠惰,等靠要思想日益突出。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修路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发展产业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危旧房改造不是自己愿意建,而且是工作队和村干部动员要叫建。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没有劳力和技术,而是勤劳致富意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好吃懒做思想严重,时间多数浪费在喝酒打牌上,没有用到创业致富上来,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一定程度上成了脱贫攻坚战役中的阻碍。

(四)因病致贫现象突出,脱贫困难。在全村最初建档立卡134户贫困户中,有的贫困户因家庭成员长期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如坡脚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金柱家共有3人,李金柱和妻子鲁莲英患慢性病,丧失劳动能力,仅靠儿子李继权一人劳动维持全家生活。又如旧寨小组贫困户李贵军家,因户主李贵军多年患病,需要长期治疗,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类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不仅脱贫难度大,有困难,而且脱贫以后容易返贫。

(五)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路不宽。翁乐村有完全小学1所,教师9人,在校学生180人。全村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新中国成立至今,走出大山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正式工作的仅有10人。由于该村过去边远贫困,办学条件差,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自强思变意识,思想观念落后,自主发展观念不强,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对种养业和生产销售方面的信息灵敏度不高,把握不够及时。

二、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5年,翁乐村被确定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帮扶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由于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经过县人大机关和镇村两级干部群众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凝聚思想共识,强化组织保障。翁乐村2015年10月正式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和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始终与中央、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双组长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县人大机关和镇村两级先后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总责,设立专门办公室,认真制定脱贫方案,明确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在及时召开干部职工动员会,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县人大机关派出2名科级干部长期驻村帮扶,并实行机关干部职工2人一组驻村一周轮流协助帮扶制度;镇党委、政府派出了3名干部职工组成脱贫攻坚工作组,驻村具体帮扶。使县级挂钩帮扶单位和镇、村两级形成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上下联动机制,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摸底调查,强化精准识别。按照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驻村工作队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小组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低,全面掌握村情、户情并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精准扶贫。据摸低调查,翁乐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564人;2014年动态管理脱贫退出46户225人,年末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39人;2015年动态管理脱贫退出14户66人,年末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73人;2016年动态管理脱贫退出63户244人,年末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5人。全村有五保户20户,享受政府低保78户178人。

(三)把握重点瓶颈,强化项目对接。2015年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努力下,赢得了县委的重视,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翁乐村先后争取到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公路、人畜饮水、4G网络、村卫生室等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2016年末,全村投资1246万元,完成7.4公里镇村通畅工程;完成8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完成村内20公里村组公路修复;投资30万元完成中山、半坡、坡脚、普家、大坟脚五个村民小组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60户656人,1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投资50万元新建4G网络信号塔一座;投资18万元新建村卫生室120平方米;投资20多万元完成大水井、上下得赶、旧寨、大坡脚4个自然村党员和村民活动场所建设;投资8万多元在村委会和学校周围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四)用好金融政策,抓实危房改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了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房建设,翁乐村紧紧围绕贫困户有安全稳定住房的脱贫目标,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建房的好政策,镇村两级紧密配合,积极主动与农商行和农发行协调合作,为贫困户创造方便快捷的贷款流程,使贫困户在贷款过程中优先办理有关业务,能及时申请到贷款。截至2016年12月,全村落实建房贷款120户65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414万元。“政策引导、银行参与、农户贷款、政府贴息、保险保障”的金融扶贫机制,在翁乐村已基本行成。通过县人大机关和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农户自建互助小组的督促配合,2016年全村共完成危旧房改造150户,其中拆除重建129户,修缮加固1户,政府兜底20户,全面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房建设任务,使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五)突出教育培训,强化产业发展。针对翁乐村边远落后,群众技能低,产业既单一,又形不成规模的实际,在县人大机关的帮扶协调下,该村从技能培训和 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入手,2015年10月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先后组织31名村组干部到凤山镇安石村、京竹林村现场学习培训;云南新子路职业培训学校到村帮助培训“家畜饲养初级工”113人;县老年科协深入村寨,为贫困群众现场培训种养技术两次,受训人数达124人次。年内,村两委还选派了20名贫困群众到市、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保山等地短期培训。在抓好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依法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体,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创办了春国养猪专业合作社,砂仁种植示范基地,启动了电商扶贫项目。截至2016年12月底,全村已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二元母猪254头,三元猪284头,种公猪2头;种植砂仁200亩,澳洲坚果2700亩,种植高价值经济林木(金丝楠木)户均15棵;新发展种植高产甘蔗80亩,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520亩;完成25度以上陡坡退耕还林200亩,移栽泡核桃15000株,技能致富、产业脱贫的雏形在翁乐村已初步显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翁乐村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进入翁乐村到处可以看见公路建设、危房改造、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群众的精神面貌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经测算,2016年脱贫出列的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经济收入均达到或超过3050元标准,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去年12月19日翁乐村脱贫出列已顺利通过市级考核验收,从2017年2月20日开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以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正在认真做好迎接省级考核验收准备工作。

三、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年以来,翁乐村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挂钩帮扶下,通过镇村两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扶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全村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5人,而且已经脱贫出列的贫困户物质和精神还比较脆弱,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要求,结合翁乐村扶贫攻坚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强化责任落实。2015年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以来,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提高政治站位,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最大政治优势,政府主导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的重要作用,切实抓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脱贫责任的落实,适时加强领导和跟踪督查问效,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坚持把党建贯穿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过程。各挂钩帮扶部门要一如继往认真履行职责,做到适时深入调查研究,定期听取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挂钩村认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乡镇村和县级有关职能部门要经常加强联系沟通,做到上下工作业务按政策要求相互对接,把各项工作抓早、抓实、抓到位,用“滚石上山”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要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机遇,强化特色产业培育。通过进村入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真实的贫困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支柱产业,没有稳定的效益好的产业来支撑。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关键是发展“产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到“造血”与“输血”并重。要想使群众从真正意义上脱贫,世世代代脱贫,就是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村组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产业做强做大,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和规模。集中抓好“一村一品”,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群众喜欢接受的主导产业。实行政府引导,包扶人帮助,村委会支持。通过“协会+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以村为单位成立产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业自主发展,自我管理。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愁销路的,适宜该村种植的优质产业,使贫困群众不仅能增加收入,而且还要有稳定的收入。

(三)要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牛鼻子,继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有效改善,特别是乡村公路,有的村组公路得到硬化,多数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全覆盖,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极大地改善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但有的村民小组、贫困户,由于居住分散,山宽人稀,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和问题,一直还是困绕着他们的生产生活,难以摆脱贫困。因此,建议在下步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最边远、最落后、最贫困的村组基础设施问题,应给予重点倾斜和解决。只有逐步加大村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才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

(四)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产业技能培训。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田边地块调查,与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座谈了解,70%以上的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又一原因,是缺乏种养业方面的技能。多年来,贫困群众一直沿用传统粗泛的种植养殖方式,无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值。为此,建议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要采用选派科技人员进村开展科技服务;在农村大力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从贫困村中选派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劳力到有关学校、单位或企业学习培训,邀请种养殖专家和致富带头人举办种养殖业培训交流班等多种方式,统筹安排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培训,使每户群众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增强贫困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能力,提高群众科技素质。帮助他们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五)要注重抓好“扶志”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入户调查中,相当多的贫困群众进取意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自立发展观念不强,“等靠要”思想突出,自主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也是该村长期贫困的原因之一。有的群众根本没有从自身出发如何去谋出路,如何去谋发展,如何去媒思路脱贫致富。不仅缺乏智慧,而且还缺乏志气,这些思想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所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在重视抓好对老弱病残贫困人群给予保障政策倾斜的同时,要强化问题导向,补好短板,主攻薄弱环节,注重加强群众的思想教育,从改变群众思想观念入手,通过“两会一课”、远程教育网络、以村民小组集中宣传、入户做思想工作等形式,广泛开展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专题教育活动。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和现代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村规民约、村风、民风、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提升他们的精神风貌,激发贫困群众不是政府要我脱贫,而是我要脱贫的热情和激情。 

 

网络备案 云南网 监ICP备案
53092103202009

滇公网安备 53092102000004号

网络备案

云南网监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