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凤庆人大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三小一大六恒定”人大代表活动提升代表履职实效

时间:2024/11/28 17:47:17| 作者:赵建平|本文来源: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点击数:

近年来,凤庆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和建立了“三小一大六恒定”人大代表工作机制,成为凤庆各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的固定规范。

一、主要做法

县人大常委会和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聚焦民生问题,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精心策划依托已建成的人大代表“家、站、室”辖区1015名省、市、县、乡(镇)级人大代表按工作属性和所在选区联合组建189个代表小组,各小组组织代表深入调研走访切实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民意民声、为民办实事好事作为履行好代表职责的主要工作。代表们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拓展履职空间,丰富履职内容,扩大履职成效,通过一件件实事好事、一条条意见建议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主要做法是:

(一)以“三小”方式聚焦“大民生”办实事

“小切口”选题。在开展活动选题上,始终围绕代表是什么、代表干什么、代表怎么履职来开展,始终坚持问需于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凡选题必投入的思维定式,通过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重点关注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小切口”科学、精准选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达到履职活动有序开展、代表作用得到发挥、实践效果得到彰显、群众意愿得到满足的效果。

“小队伍”组织。在代表小组组建上,坚持以行政村或选区为单位灵活编组,各级人大代表联动,以“小队伍”方式组织活动。县、乡(镇)人大代表原则按代表选举选区编入代表小组,不是县、乡(镇)人大代表的省、市人大代表按所在单位挂钩或单位驻村情况编入代表小组,并明确好各代表小组小组长和具体业务员,确保活动有统筹,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

“小机制”实施。在工作落实机制上,把“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与“代表为民说实话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代表身份与岗位工作职能,所选专题和县、乡(镇)人代会上所提意见建议紧密结合起来,对以“小切口”选题确定要办理解决的事,按照“代表集众智出主意+协调整合各方资源+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合力攻坚解决问题”的方式限时办结,需要协调行业部门办理的事要主动沟通协调办理。对于因政策和客观条件所限暂时无法办理的要及时向群众解释说明。通过活动开展,建立完善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够长期管用的常态化、制度化“小机制”。

“大民生”聚焦。各代表活动小组办实事内容结合“十四五”规划、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三个示范区”建设、县党代会精神、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落实等情况,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与企业培育、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农村教育与卫生健康、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绿美建设与美丽乡村、群众素质提升与职业农民培养等问题,突出关注“一老一小”等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来聚集“大民生”办实事,就某个村、某个小组、某个点、某个企业的某个小专题来选择做到每个代表小组每年为群众、为基层或为企业办好至少一件实事,促进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以“六恒定”流程创新代表高质量履职

开展调研走访。代表主动深入活动点开展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民情恳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向群众问需求、问困难,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清楚掌握群众尚缺什么、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做到心中有

明确主攻方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活动点的民生问题,代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岗位实际,分析自己可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科学精准选题,明确主攻方向,做到心中有形。

组织问题商讨。在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初步选定活动课题的基础上,召开代表活动小组与村民代表、村两委、自然村振兴理事会、相关产业协会和合作社、乡镇有关人员、行业部门共同参加的问题商讨座谈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研究好切口是否选准、要办好哪些事项、如何办理的问题,形成小组活动方案,做到凝聚众智。

确定落实机制。对确定要办理解决的事项,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好的问题,按照“代表集众智出主意+协调整合各方资源+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合力攻坚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倒逼时间节点,明确谁来做、怎么做,做到手上有招。

跟进实施情况。工作责任明确后,代表小组理清活动推进方案、制定工作流程,有计划、按步骤推进工作落实。各代表小组长加强同编入代表的密切联系,督促代表开展履职和加强跟进实施情况监督。各乡镇建立人大主席团成员挂片联系指导机制,适时跟进督促检查,指导帮助各小组、各代表开展好活动,确保实事限时办结,做到推进有序。

开展效果评估。与落实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活动相结合,认真开展效果评估,召开群众测评会议,向群众问满意度,结合向选民述职陈述办实事情况,开展代表履职效果测评。逐步建立代表不履职、履好职、高质量履职不一样的代表履职监督评价制度,不断探索完善“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我县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品牌化进程,做到效果彰显。

二、工作成效及经验

每名代表按照活动要求,充分发挥来自各行各业的广泛性优势,紧跟党委工作重心,在工作中寓监督、参与和支持为一体,通过代表示范引领,促进了广大群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2020年开始“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以来,代表们在闭会期间累计为民办实事3578件,同时,广泛开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代表工作创新的方向性。代表小组在开展“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中,始终做到“三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各小组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切实做到党委工作中心在哪里,活动聚焦到哪里、力量汇聚到哪里。在开展调研走访中充分与所在村党组织共同研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村组实际与特点,以“党组织提议,活动组商议”提出具体工作计划与措施二是坚持依法办事。所提出事项必须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方提交群众商议决议,特别是对是否违反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城乡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前置审坚决杜绝违法现象发生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组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尊重广大群众意愿,对群众提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优先商议确定,使具体组织实施的都能得到大多数村民支持参与。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代表工作创新的人民性。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代表履职的根本所在。活动开展中代表们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履职实践的全过程,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民办实事好事,始终做到“三结合一是与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将代表履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机联系,与县委“组千队进千寨办千事”活动开展结合使每位代表在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思想上受到洗礼的同时,又实实在在的为广大群众办好了实事好事。二是与巩固脱贫成果相结合。围绕“四个不摘”以及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重大突发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对有具体困难的特殊群体及时给予帮助,有效巩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三是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相结合。将2020年县十七届人大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的332件建议办理与开展代表工作、履行代表职务结合起来,使建议办理“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中得到有效监督,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坚持阵地建设保障代表工作创新的基础性代表小组闭会期间代表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代表活动阵地是代表小组活动的基本场所。2013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启动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工作,按照“乡镇必建、行政村村委会(社区)必建”的原则,建成了1个代表之家、13个代表工作站、189个代表联络室,实现了代表活动有阵地的基本要求。“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开展中代表们按照便于组织联系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代表小组依托已经成的“家、站、室”,注重夯实阵地建设,配备硬件设施,完善工作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健全台账记录,促进了代表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得以正常、规范、有效开展活动,代表通过活动阵地,能更多地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代表活动质量明显提升。

坚持能力提升保障代表工作创新的长期性代表工作的核心是代表,代表思想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代表作用的发挥,也决定了代表工作的整体水平。“三小一大六恒定”活动始终注重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开展代表学习培训交流,深化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基本知识、宪法法律及地方性法规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明确和压实代表工作职责,促代表“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让代表找准了履职途径和角色定位,充分调动了代表自觉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代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按照“三小一大六恒定”模式,认真履行闭会期间代表职责,积极访民情、听民意、发民声、提建议、推工作,解决了一批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好事实事,展现了一幅幅代表高质量履职的生动画卷,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网络备案 云南网 监ICP备案
53092103202009

滇公网安备 53092102000004号

网络备案

云南网监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