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人大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监督
时间:2016/8/9 17:38:48| 作者:杨洪|本文来源:凤庆县人大办公室|点击数:
为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监督,凤庆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两个调查组,于7月11日至21日,先后深入4个乡镇、19个县级部门、7 户企业,深入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产业基地,采取召开座谈会、收集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全县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调查。8月8日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会议认为,全县紧紧围绕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三去一降一补”,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不断得到提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抓生态农业试验示范,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共识逐步形成。二是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滇红生态产业园区二期核桃产业园建设工程,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为平台实施精准招商,创新招商方式,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软环境,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3.21亿元,同比增29.2%。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有效落实,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县实施项目450项,其中,新开工315项,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7亿元,同比增39.6%。四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消费需求依然旺盛。积极发展各类产业,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培育城市产业,拓宽城市低收入人群增收渠道,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五是统筹城乡一体,“美丽凤庆”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洁净凤庆”行动,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全民参与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工15931户,竣工6210户。六是社会事业协调并进,民生问题持续改善。按照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的要求,增加民生领域投入,着力服务和改善民生。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解决。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精准扶贫顺利实施。全县安全及稳定形势总体良好。
会议指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计划目标进度有差距,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会议要求,一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实劳动者技能培训、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二要多渠道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统筹指导好园区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滇红生态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抓实入园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服务,抓好工业企业培育升规,帮助企业开展要素组织、外部协调,拓展市场,降本增效。三要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抓住国家和省设施项目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和省、市设施“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机遇,立足资源优势,超前谋划一批事关长远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盘子。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引进扶持以核桃、茶叶为主的生物产业精深加工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加快年内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项目建设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期完成既定投资任务。四要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确保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政策切入点,加强汇报对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缓解县级财政压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绩效管理,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盘活国有资产,重点是做好以公租房为主的国有资产盘活,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弥补税源不足。五要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做实服务和保障民生工作。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重视乡、村幼儿教育。加强城乡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入推进依法治县,认真开展“法律七进”、“七五”普法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全县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