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凤庆人大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调研

试探凤庆县教育集中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2/7/31 8:02:34| 作者:李素华|本文来源:凤庆县人大办|点击数:

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布局教学网点,建设农村合格学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解决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学生接受教育不公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凤庆县根据省、市关于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统一安排部署,坚持县办高中、乡镇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办学思路,本着宜并则并、宜留则留、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尊重广大干部群众意愿,不断加大投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切实保证了教育集中办学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全县教育集中办学的基本现状及成效

2008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40所,其中,小学512所(完小208所,初级小学76所,教学点228个),幼儿园2所,初级中学21所,完全中学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截止2011学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86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农村初级中学20所,九年制中心学校1所,小学258所(村完小145所、村小91所、一师一校的仍有22所),幼儿园2所。由此可见,2008年至2011学年,全县共撤并中小学校254所,学校总数由原来的 540所减至286所,撤并比例达47%,各级各类学校布局更趋科学,全县教育集中办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集中办学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公平

通过推行集中办学,全县有计划、按步骤地撤并了部分一师一校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已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和教学点,使更多山区群众子女能够到校园条件较好、教育教学资源相对集中,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就学,与集镇和街道居民子女共享公平的社会教育待遇。

(二)集中办学进一步改善了学校软硬件设施

集中办学后,促使大量的公共资源向具备集中办学的学校转移和倾斜,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工作的日益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不断推进,各级不断加大投入,学校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改善,学校校舍建设、运动场建设和食堂等其它附属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现代化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集中办学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

集中办学后,部分在一师一校和过去工作条件较差学校工作的教师集中到了工作条件较好的学校,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各学科教师得到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集中办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散办学,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有效的集体生活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集中办学后改变了学生不好的生活习惯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学生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学科教育,同时,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集体、爱劳动、比成绩、比贡献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二、全县教育集中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实行集中办学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也是顺应大多数干部群众意愿的,因此,应当把集中办学作为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规划,循序渐进实施。从全县近几年来教育集中办学运行情况看,有计划、按步骤地撤并部分不利于办学的校点,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规模办学效益得以进一步体现,但是,与全县教育发展需要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集中办学硬件投入不足,教育需求矛盾较为突出

2011至2012年,全县排除D级危房105900平方米,新建面积101713平方米,涉及13个乡镇108所学校,220个项目单体。截止5月31日,全县已开工的代建制项目学校76所,153个单体,开工面积79732平方米,未开工面积21981平方米,全部开工只有郭大寨、小湾、营盘、洛党4个乡镇。而上级仅下达17043平方米的排危专项补助资金1700多万元,约1.6亿元的资金靠代建单位垫支和县级财政支撑。由于投入不足,工程建设资金压力较大,导致学校建设进度缓慢,大多数学校现行办学条件仍然满足不了教育发展需要,有的学校甚至无学生宿舍、无学生食堂、无活动场所,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严重不便,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教师配备不齐,教育软件配置仍然不足

随着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集中办学后学校开设的课程应该更齐全,但是,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配置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够优化,有的学校专业学科教师较多,有的学校专业学科仍由非专业教师授课,部分学校信息技术及音乐、美术课程还是不能正常开设,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现实需求存在不足。

(三)学校行政事务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时刻存在

集中办学后,住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在吃、住、行、医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照顾,教师工作量日益增加。大多数教师既要搞教学工作,又要用大量时间承担学生的行政后勤管理任务,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出行安全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往返学校的途中普遍都乘坐摩托车、微型车、农用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学校难以监管,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在食品安全方面,随着住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推进,加之部分学校目前尚无标准化食堂,靠“托餐”的形式解决学生饮食问题,学校无法在食品采购、加工、供应等环节完全监督到位,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同时,有的学校由于学生宿舍拥挤,搭建临时用房,有的学校用临时场地开展运动活动等带来的安全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对全县教育集中办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全县教育集中办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加大教育硬件设施投入,切实加快校安工程推进速度

要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力度,对在建的校安项目工程要强化管理和督促,抢抓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对还尚未开工待建的工程要科学规划,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尽快开工建设。切实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好学校无学生宿舍、无标准食堂、无活动场所等问题,为撤并校点,相对集中办学,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稳步推进集中办学工作

继续坚持“宜并则并,宜留则留”的原则,对那些在校学生人数虽少,但群众强烈要求保留的校点要继续保留,并配备较好的师资力量,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对那些群众要求撤并,但目前条件尚未成熟的校点,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确保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对确实有必要保留的应予以保留。要从“全县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一盘棋的布局中,优先规划教育,科学制订全县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按照不同学校的不同地域条件、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调整学校布局,并注意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坚定信念,又要分步实施,在时间要求、具体数量等方面不搞一刀切,分年分批逐步整合教育资源。

(三)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结合集中办学后,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师工作负担减轻的实际,一方面要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健全完善教师流动机制,均衡配置专业学科教师,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开足开齐专业学科。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定期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学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

(四)要加强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根据集中办学后学校行政事务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积极落实编制,按照省市的要求和在校学生人数,按比例逐步配齐保育人员、安保人员、炊事人员和医疗人员,确保学校教师能安心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与交警部门和学生家长的协调配合,坚决杜绝学生乘坐交警部门明令禁止载客的交通工具,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要加强食品卫生的源头管理,对学生的营养餐,要从采购、加工到供应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同时,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切实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育。

 

网络备案 云南网 监ICP备案
53092103202009

滇公网安备 53092102000004号

网络备案

云南网监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