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凤庆人大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建机制 聚民智 抓提升 促发展

时间:2022/1/7 15:59:58| 作者:潘伟 杨永平|本文来源:县人大常委会|点击数:

凤庆县“三小一大六恒定”模式推动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由于身体原因,出去务工也做不了,就在家里发展种植养殖业。现在人大代表来教我们栽茶花,他们还要帮扶我们走销路。我一定会把这个产业做好,把以后的生活过好。”凤庆县凤山镇京竹林村平掌村民小组村民赫茶银,年仅30多岁,由于自小身患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和从事繁重的工作,在人大代表瞿成云的技术、苗本、销售渠道帮扶下,发展起了茶花产业。

图片2.jpg 图片4.jpg

“原来管子老化,每到五六月份雨季水变浑。现在人大代表帮我们更换维修以后就方便得多了,这个水彻底清秀了。”凤庆县勐佑镇习谦村村民徐桂莲高兴地说。该村集镇供水工程水管因使用年限过久老化破损严重,虽然村民用橡皮包裹破损管道的办法来解决,但治标不治本。县人大代表在走访中还了解到情况后将管道整改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把老化破损的9公里管道全部进行了替换,彻底解决习谦村3个自然村, 597户2687人的集中供水问题。

核桃采收季节,凤庆县新华乡、郭大寨乡活跃着一只只由人大代表们组建的义务“赶收队”,帮助劳力有困难的村民采收核桃,保证了村民核桃成熟后得到及时采收。

图片3.jpg 图片1.jpg

问题解决了,群众笑了。这一桩桩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顺利解决,得源于凤庆县人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创新工作方法,以“小切口选题、小队伍组织、小机制实施,以大民生聚焦,坚持开展调研走访、明确主攻方向、组织问题商讨、确定落实机制、跟进实施情况、开展效果评估六项恒定流程”的“三小一大六恒定”模式聚焦民生问题,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依托已建成的乡镇人大代表工作站、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将辖区内市、县、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按工作属性和所在选区联合组建代表小组,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代表高质量履职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推动代表工作和代表办实事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代表充分发挥来自各行各业的广泛性优势,紧跟党委工作重心,在落实“三个示范区”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乡村旅游、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寓监督、参与和支持为一体,通过代表示范引领,促进了广大群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活动中,各代表小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办事、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将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巩固脱贫成果、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县委“组千队进千寨办千事”活动开展相结合,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有效服务了群众,不仅促进了代表工作的开展,而且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围绕中心,彰显代表担当作为。活动中,各代表小组依托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注重夯实阵地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丰富活动内容,促进了代表小组作为基本单元得以正常、规范、有效地开展活动,实现了夯实阵地,强化代表活动质量。活动中,明确和压实代表工作职责,促进代表树牢“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宗旨,让代表找准了履职途径和角色定位,充分调动了代表自觉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扛实责任,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活动中,代表们坚持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履职实践的全过程,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引领群众直面问题和困难,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商发展大计,提升了群众对人大代表的认可度,实现了服务民生,体现代表为民情怀。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代表小组共组织开展现场问题调研会200余场次,会商问题200余个,制定修改完善村民公约830余条,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48000个,自发筹集资金200余万元,修复水毁道路100余公里,疏浚沟渠 60余公里,清理垃圾400余吨,架设农村集中饮水水源地防护网600余米,新建便民“连心桥”1座,开展茶园提质增效管护600余亩,发放草果苗173850株,支持300多户农户发展林下种植,建设氧化塘310个。同时,广泛开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网络备案 云南网 监ICP备案
53092103202009

滇公网安备 53092102000004号

网络备案

云南网监110
报警服务